建筑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智慧建筑变革迎面而来

导读:分享行业观察,把脉发展趋势。作为智慧空间产业的引领者,盈嘉互联推出盈观察栏目,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将智慧空间产业的声音传播出去。 盈观察 《孟子离娄上》曰:不以规矩,...

分享行业观察,把脉发展趋势。作为智慧空间产业的引领者,盈嘉互联推出“盈观察”栏目,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将智慧空间产业的声音传播出去。

——盈观察

《孟子·离娄上》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圆形和方形。

《墨子·法仪》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不遵循标准和法则而获得成功的,自古以来是没有的。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则与标准,标准的诞生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对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领域来讲,标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了解一个行业,或许可以从行业标准制定者开始,为此,我们找到了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CTO陆一昕女士。这位资深从业者毕业于伍伦贡(Wollongong)大学计算机专业,在国外的求学经历使她快速吸纳着相关领域知识;归国后的陆一昕则负责我国三代核电数字化工程,致力于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入国内的项目当中。此外,陆一昕还解读了《美国国家BIM标准》等,试图通过一己之力推动行业的规范化良性发展。 

壹.

辐射数字孪生城市管理

BIM数据绽放万千可能

访谈开始前,我们和陆一昕女士聊了聊当前BIM(建筑信息模型)的现状与瓶颈,在陆一昕看来,尽管在建筑工程领域,BIM已经被行业广泛了解和实践,但目前我们对BIM的数字化应用仍然是片段式和局部的。

陆一昕:目前我们对BIM的数字化应用大多还是片段式和局部的,主要还是集中在BIM设计咨询阶段与施工阶段,并且聚焦在单个阶段或单个专业应用为主,较少实现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多专业数据连通和协同,从而真正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任务。此外,很多企业对BIM的认识和应用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仍旧在一味追求三维可视化等视觉效果。

盈观察: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是否有什么解决方案?

陆一昕:从技术和实际应用角度分析,大致有如下三项原因:

一.BIM数据丰富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BIM数据内容非常有限,主要来源于设计阶段输入的设计信息和少量工程属性,这些信息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或与设计图纸、技术文档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关联,对于信息的管理都是孤立和零散的。更重要的是,在EPC全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工程信息,如采购环节的厂家信息、施工环节的深化设计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这些信息很多都没有集成或融合到BIM中。不完整的上游BIM数据无法满足下游业务使用需求和作为辅助决策的依据,从而也无法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协同管理。

二.没有形成上下游间BIM数据高效共享和反馈流程

由于工程业务流程相对较复杂,存在较多上下游间相互提资、变更等情况。因此BIM数据也需要一个共享传递、不断扩展和逐步细化的过程。但目前我们在BIM应用中较少看到此类数据“活化”的双向流通流程,这也极大地阻碍了数据不断叠加、流转和协同的目的。

三.缺少BIM数据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在很多大型项目中,都存在多方协同和分项进度并行开展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数据失控、多方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在面对业务流程交叉迭代的复杂场景时,如何做好BIM数据精细化管理,让数据可控、有效就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我们普遍缺少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工具。

这些问题大多与BIM数据如何组织和管理相关,因此未来企业在BIM数字化应用过程中,需要打造一个具备对BIM数据进行深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而不仅仅是可视化展示平台。

盈观察:您怎么定义“具备对BIM数据进行深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这一概念?

陆一昕:我认为具备对BIM数据进行深度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需要具备三大能力:BIM数据协同与敏捷管理能力、BIM数据状态和版本管理能力及BIM数据实时共享、更新能力。

盈观察:针对这三大能力,可以展开讲一下吗?

陆一昕:所谓的BIM数据深度管理,其实是指:

一.BIM数据协同与敏捷管理能力

BIM数据具有种类多、关联度高、弹性生长等特征,因此相应的数据管理平台在做好全要素信息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数据结构可灵活配置、数据可扩展、工具模板化等敏捷管理能力。

二.BIM数据状态和版本管理能力

为了满足工程建设过程中对BIM数据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对BIM公共环境中的数据(需协同数据)进行状态控制结合版本管理的要求,从而满足数据级有效性、一致性、变更控制和多版本管理。

ISO 19650-1-2018标准对公共数据环境(CDE)中的BIM数据状态做了定义,每个版本的数据会经历四种状态,即:工作进行中(WIP)-共享(SHARED)-已发布(PUBLISHED)-归档(ARCHIVE),处于不同状态的数据可用于或指导不同阶段的工作。 

数据有了状态管理后,在多方协同时可以让数据需求方快速、清晰地获知并提取有效且准确的数据。同时,数据平台依旧需要有多版本管理和历史信息追溯的能力。当然,每个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定义自己的数据状态种类。

三.BIM数据实时共享、更新能力

为了满足上下游快速协同,数据管理平台需要对BIM公共部分或约定部分的数据进行在线实时共享,在授权许可的前提下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和推送发布,同时对更新的内容、时间、操作人员信息进行记录,以便未来能对数据更新过程进行高效地回溯。

盈观察:您为何看待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陆一昕:随着BIM应用深度和广度的逐步提升,未来BIM数据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甚至辐射到整个数字孪生城市的管理中。从技术角度预测,将来如果BIM语义和知识被大家普遍理解和应用,并不断积累和提炼,BIM极可能会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巨大的变革式创新。

贰.

符合“ISO19650”标准认证,

盈嘉助推建筑行业数字化进程

十四五时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行业如何现代化升级与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BIM作为建筑行业数字化的核心,将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变革发展的里程碑性技术,而标准的制定与规范将加速建筑行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工业领域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专家,陆一昕现担任着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专家,她具有10年以上基础设施数字化项目实施和产品管理的经验,曾编制了《核电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通用要求》、《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物联网(IOT)技术应用规程》等行业级标准。

种种经历,使她对行业标准的认知更具权威性。我们也就谈话中她反复提到的“ISO19650”标准展开了对话。

盈观察:谈话中您提到过“ISO19650-1-2018标准”,能否详讲一下?

陆一昕:ISO19650的全称是”使用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进行的数字化组织管理”的一系列标准集。2018年12月,ISO19650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它定义了工程建设行业在全生命周期中应用BIM技术的信息管理要求,满足了国际标准执行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落地执行,为全球的工程建设领域树立了典范,加速了行业融合。

盈观察:该标准适用于哪些场景,能否举例说明?

陆一昕:适用于所有建筑领域的全生命周期,涵盖方案规划,前期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建造,竣工交付,运营维护,翻新修缮,拆除等各阶段。

涉及的角色包括业主,运营商,客户,资产经理,设计团队,施工团队,设备制造商,系统专家,政策制定者,投资方和终端用户。

以盈嘉互联自主研发的智慧空间操作系统BOS(Building Operating System)来讲,可为全社会不同行业提供空间数据的快捷高效服务。

作为安全可控的新一代PaaS服务云平台,目前BOS已经开展了ISO19650-1-2018标准的对标工作,在CDE的数据管理、CDE的数据发布机制、CDE组织/用户/角色/权限管理、CDE日志管理及CDE对外开放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合规分析,BOS平台可提供符合ISO19650-1-2018标准要求的CDE解决方案和工作流,助力客户对标国际标准解放空间数据,实现BIM应用的目标和价,这是对盈嘉互联能力的认可,也将对行业的深远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国际品牌资讯-,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308654573@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关键词:
分享:
上一篇:sho益生菌为什么突然这么火?植物源益生菌是益生菌行业的新赢家吗? 下一篇:几何智慧:磨砺匠才,育新时代“工匠人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